Search This Blog

Bo Innovation 搬了, 原址開了一家叫Bib & Hops的, 賣的是韓國菜。一樣都是米芝蓮三星廚師Alvin Leung梁經倫的餐廳, 不過價錢要親民得多。上網查查, 才知道這一家韓國菜, 在灣仔及鰂魚涌的店, 幾乎是同時開幕的。又, 兩家餐廳晚市的食物...

Bo Innovation 搬了, 原址開了一家叫Bib & Hops的, 賣的是韓國菜。一樣都是米芝蓮三星廚師Alvin Leung梁經倫的餐廳, 不過價錢要親民得多。上網查查, 才知道這一家韓國菜, 在灣仔及鰂魚涌的店, 幾乎是同時開幕的。又, 兩家餐廳晚市的食物一樣, 但中午卻是有很大的分別。

對我來說, 一定是灣仔店比較方便。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午市套餐, 一份韓牛西冷才HK$248? 值得試。其他的套餐定價為HK$118至HK$168, 也是化算之極。不要忘記, 這是米芝蓮三星廚師Alvin Leung梁經倫的餐廳喔。

話說回來, Chef Leung 的手本名菜乃是份子料理。對他的印象也是以份子料理為主, 穿插著香港特色為副。怎會忽然之間想到要開韓國餐廳呢? 而且是帶有濃郁西餐色彩的韓國菜。感覺和中環的Jinjuu很相似。難道這是暗暗掀起的新潮流?


甚麼誠意? 製作食物的誠意呀。甚麼空間? 就是進步的空間。 同事和我一樣都是Entertainer APP的狂熱愛好者, 看到中環區有一家餐廳又加入提供優惠, 自然是要去吃吃。餐廳的位置在蘭桂坊, Jinjuu的對面。完全是酒吧的格局, 沒想到中午竟會開門營業。門面小小的, ...

甚麼誠意? 製作食物的誠意呀。甚麼空間? 就是進步的空間。

同事和我一樣都是Entertainer APP的狂熱愛好者, 看到中環區有一家餐廳又加入提供優惠, 自然是要去吃吃。餐廳的位置在蘭桂坊, Jinjuu的對面。完全是酒吧的格局, 沒想到中午竟會開門營業。門面小小的, 一不小心就會錯過。是日在店內用餐的人也不多, 不過客員都還是「雞手鴨腳」的, 似乎對流程並不是太熟悉。

第一次來左近吃的是午餐。也因為是午餐的緣故, 酒吧沒有在營業, 「拉麵店四周都是酒吧」的感覺就淡化了很多。而今次, 是下了班之後趕來吃個快麵, 華燈已上, 感覺就滑稽了很多。幾步之遙就是艷裝的外國美女在吃水煙, 你眼望我眼的, 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 不過既然是吃個快麵, 就不...

第一次來左近吃的是午餐。也因為是午餐的緣故, 酒吧沒有在營業, 「拉麵店四周都是酒吧」的感覺就淡化了很多。而今次, 是下了班之後趕來吃個快麵, 華燈已上, 感覺就滑稽了很多。幾步之遙就是艷裝的外國美女在吃水煙, 你眼望我眼的, 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

不過既然是吃個快麵, 就不要太計較了吧?

數度光顧La Table de Patrick, 終於有一次是記得帶相機的了。這家餐廳的主廚是Patrick Goubier, 亦即是之前灣仔的 Chez Patrick 以及 Chez Patrick Deli 這的主廚。隨著 Chez Patrick的結業, La Tab...

數度光顧La Table de Patrick, 終於有一次是記得帶相機的了。這家餐廳的主廚是Patrick Goubier, 亦即是之前灣仔的 Chez Patrick 以及 Chez Patrick Deli 這的主廚。隨著 Chez Patrick的結業, La Table de Patrick也就在中環落戶, 由Patrick Goubier親先主理, 為大家煮出地道的法式味道。

餐廳的位置相當不好找。說穿了其實就是中環蘭坊園對面的大廈之中, 不過由於大廈比較老舊而且門面非常的小, 加上門外完全沒有廣告或是指示, 食客未必可以即時聯想到這樣的好餐廳竟是藏身在這樣的大廈6樓。

每一次去吃午餐, 都會看到Chef Patrick 在開放式廚房之中打點一切。即使他非常忙碌, 他都會親自出來和你打招呼, 為你介紹菜色, 甚至是挾挾麵包等等, 非常的親切。每次吃完都覺得輕鬆愉快, 除了是因為Chef Patrick 很溫和, 也因為食物都很細膩好吃。

北歐菜在香港一向都不是大熱, 專做此菜式的餐廳, 更是少之又少。最廣為人知, 也最易吃得到的, 應該要選IKEA的食物部。肉丸、薯餅、熱狗、雪糕, 全部都又便宜又好吃, 很多人都深深的喜愛。就算不是要去IKEA行街買家品, 也有人會特地去買零嘴吃呢。 但是, 要真正...

北歐菜在香港一向都不是大熱, 專做此菜式的餐廳, 更是少之又少。最廣為人知, 也最易吃得到的, 應該要選IKEA的食物部。肉丸、薯餅、熱狗、雪糕, 全部都又便宜又好吃, 很多人都深深的喜愛。就算不是要去IKEA行街買家品, 也有人會特地去買零嘴吃呢。

但是, 要真正認識北歐菜, 又怎可以只靠快餐食物。FINDS 在香港已經有十多年歷史, 在食肆開關速度異常快的香港, 這個年資已經是不可小看。不說不知道, 店名FINDS, 直譯為尋找, 原來隱含了北歐五個大國的名字: Finland, Iceland, Norway, Denmark, Sweden, 極有玩味。和店子的食物以及裝潢一樣, 別具一格, 相當的有趣。

當FINDS店子開在中環的時候我未曾有機會光顧, 反而是搬去尖沙咀之後, 有在此店吃過Brunch。印象深刻的除了食物, 還有店內濃厚北歐風的裝修。天花以木條砌出波浪之紋, 模擬出森林的形態, 雖然樓底不高卻不見狹逼。餐廳較中心的位置有水吧一個, 大膽地放在正中央, 貌似沒有好好善用地方, 但在Brunch時段作為自助取餐處, 卻是恰到好處。

小節上也一樣是一絲不苟。餐枱及餐椅都選擇了比較低矮的版本, 寛闊而平坦, 線條簡約。大量的木材、earthy的色調、marimekko 的花卉布藝, 輕鬆地就帶出了Hygge的味道, 令人想窩下去不再起來。

中國功夫獨步天下, 不少外國人至今說起中國, 都依然馬上聯想起功夫。60、70年代的香港, 功夫風氣極盛, 天台武館數量極多。雖然未至於人人會武, 但「功夫」並不是多遙遠的事。只可惜, 「文化」是一件精雅脆弱的事。不花心機、時間、人力去保育, 就會慢慢在時間洪流之中漸消逝。...

中國功夫獨步天下, 不少外國人至今說起中國, 都依然馬上聯想起功夫。60、70年代的香港, 功夫風氣極盛, 天台武館數量極多。雖然未至於人人會武, 但「功夫」並不是多遙遠的事。只可惜, 「文化」是一件精雅脆弱的事。不花心機、時間、人力去保育, 就會慢慢在時間洪流之中漸消逝。武術日漸式微, 隨著天台武館一家家的關門^, 武術對現代人來說, 只術下公仔箱之中的打鬥場面, 及新年時的龍虎舞獅。

在香港的商業區正中心, 一家武館開業了。當然, 不是教打功夫的地方, 而是一家以「武館」為裝潢靈感、以龍蝦為主打的中菜館。

我不知道有幾多人同我一樣, 聽到餐廳以「武館」作招徠, 馬上就偏執地認為不過是噱頭, 是唬弄外國人的小玩意。但當我到餐廳吃過、欣賞過它們的裝飾, 卻是覺得即使是噱頭, 店子也已盡了力囊括不同的元素在內。吃飯前在餐廳之內東摸西摸, 也是一件賞心樂事(晚市較佳, 平日午市很熱鬧, 未必可以慢慢欣賞)

當然, 裝潢再美不過是錦上添花, 身為一家食肆, 必須還是以食物行先。近水樓台, 午市晚市各吃過一次, 蓋括一點的感想是晚市比午市精細, 也更值得推薦。(但也必須承認兩次吃的東西不盡一樣, 勉強要比較的話似乎不太公平。只是你問我下次再去會揀哪個時段, 我會說, 晚市。)


在中環區, 說起Dragon-i 可以說是無人不曉; 在倫敦說起Barrafina, 更是人人都知它是一家米芝蓮一星的餐廳。兩者加起來又會有怎樣的火花呢? 想知道答案的話, 就要去位於蘭桂坊酒店的 Cassio by Barrafina 啦。 餐廳的佔地頗為廣闊, ...

在中環區, 說起Dragon-i 可以說是無人不曉; 在倫敦說起Barrafina, 更是人人都知它是一家米芝蓮一星的餐廳。兩者加起來又會有怎樣的火花呢? 想知道答案的話, 就要去位於蘭桂坊酒店的Cassio by Barrafina啦。

餐廳的佔地頗為廣闊, 有酒吧、有餐廳、有室外的半露天平台, 營造出舒適但不沉悶的環境, 三五知己摸酒杯底聊天就最適合啦。說起摸酒杯, 這裡的雞尾酒很漂亮, 但更養眼的是調酒師, 帥氣爆燈。如果被安排坐在水吧前, 就一整晚都可以大飽眼福了。


聽了好幾個朋友的推薦, 都說灣仔藍屋附近的samsen非常非常的好吃, 幾乎是人人都讚口不絕。唯一一個問題是, 熱門用餐時分的排隊人潮太可觀。抱著應該排不到的心態, 就打算等熱潮過後才去吃。反正在香港, 熱潮大多數是來得來去得也快。萬一熱潮不退的話呢, 不就更證明小店是值得一...

聽了好幾個朋友的推薦, 都說灣仔藍屋附近的samsen非常非常的好吃, 幾乎是人人都讚口不絕。唯一一個問題是, 熱門用餐時分的排隊人潮太可觀。抱著應該排不到的心態, 就打算等熱潮過後才去吃。反正在香港, 熱潮大多數是來得來去得也快。萬一熱潮不退的話呢, 不就更證明小店是值得一排嗎。總之, 不急著要去吃。

一天, 和同事聊起這熱門的小店, 沒想到竟然就一行三人在星期五的午餐時分去了碰運氣。意外的是中午十二時四十分左右, 店外大約只有十數人在排隊, 比我想像中要好得多了。


大學時期最愛的潮州小菜館是一家位於西環叫「明記」的地痞小小店。一記反沙芋做得糖皮薄而脆, 香而不膩, 便便宜宜的就一大碟, 吃得不亦樂乎。隨著鍾愛的小店關門, 加上受到其他菜式的引誘, 近年是愈發少外出吃潮州菜了。 但畢竟身體之中有潮州妹的因子, 偶爾也會嘴饞, 就家中自...

大學時期最愛的潮州小菜館是一家位於西環叫「明記」的地痞小小店。一記反沙芋做得糖皮薄而脆, 香而不膩, 便便宜宜的就一大碟, 吃得不亦樂乎。隨著鍾愛的小店關門, 加上受到其他菜式的引誘, 近年是愈發少外出吃潮州菜了。

但畢竟身體之中有潮州妹的因子, 偶爾也會嘴饞, 就家中自煮也。試過在家自行做芋泥, 由榨豬油到翻炒芋泥, 搞得人累叭叭的, 最後卻又嫌自己做多了, 吃得幾天就膩得不得了。後來就乾脆只做簡單貨色, 弄個凍烏頭、凍蟹吃了過癮就算。

朋友相會想吃潮州菜, 想起上次在百樂小館的飲食經驗不俗, 地點佳價錢不貴, 環境又舒服, 就回頭在戰。意外的是, 雖然當天乃是星期一晚上(傳統來說是食肆比較靜的一天), 但百樂小館卻是坐了個滿席。幸好位置已訂, 否則就會向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