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看到朋友的分享中環一家新開的鮨店, 忽然驚覺自己有兩個多月沒有吃壽司了。頓時饞嘴起來, 馬上訂位要去拜會一下。 一時三刻急起來, 也沒想到要找甚麼人一起去, 先行定了一個人的位置, 打算獨樂樂。也是好彩, 久未見面的G小姐當天竟也有空, 一拍即合, 聚舊兼食好東...

[今鮨 Sushi Ima] 中環午市小奢華 壽司おまかせ


看到朋友的分享中環一家新開的鮨店, 忽然驚覺自己有兩個多月沒有吃壽司了。頓時饞嘴起來, 馬上訂位要去拜會一下。一時三刻急起來, 也沒想到要找甚麼人一起去, 先行定了一個人的位置, 打算獨樂樂。也是好彩, 久未見面的G小姐當天竟也有空, 一拍即合, 聚舊兼食好東西, 其樂無窮。

新店名叫今鮨 Sushi Ima, 位於士丹利街的萬年大廈之中。從公司過去不過是數分鐘的路程, 即使是午市時分吃9貫或13貫壽司的おまかせ, 時間也不見逼澀。真好。以往想吃壽司的話, 不免要等到星期六才動身, 安排起來總是不便; 現下方便好多呢。但也希望自己不要常常饞嘴, 否則荷包會吃不消呀!

今鮨並不是很大, 十二個吧位, 加兩張四人枱。小小的, 感覺更為溫馨, 也更有壽司店的氣派。同樣的舖位曾經先後開過兩家咖啡店, 不約而同地採用了大玻璃及半開放式的設計, 但最終感覺都頗為狹窄。沒想到搖身一變為壽司店店之後, 大刀闊斧地把所有窗子都封起來造成密封式, 出來的效果卻是絲毫不擁擠, 令人舒服得很, 實在使我嘆為觀止。裝修設計者, 應記一功。

晚市選擇只有三款, 壽司/刺身/和食おまかせ, 定價分別為$1380, $1480, $1680。反而午餐的選擇更加精彩, 丼物、御饍、刺身set、壽司おまかせ都有。當然, 看店子的格局, 還是吃壽司おまかせ才是皇道啊。當天所見, 人人不是13貫就是9貫, 無一例外。

心已貪, 笑笑口對當天招待我們的生師傅說, 我要吃13貫喔, 不過時間只有這樣多, 不知師傅會不會嫌太趕。生師傅想了想, 說, 也是做到的, 但其實你可以先吃9貫, 到時覺得想繼續下去, 才轉13也不遲。好主意, 就這樣辦吧!

結果最後, 本人吃的乃是13貫, $480; 朋友就去到9貫就打住了, $380。回想起來, 我畢竟還是太貪心了。吃完9貫時其實已經覺得滿足, 只是又很好奇之後的4件會是甚麼樣的壽司, 就一直接著吃, 最終是有點太飽。

另外, 要在限時之內吃那麼多壽司, 畢竟不合適。之前有曾就銅鑼灣的滝壽司上菜速度太快一事撰文批評, 今是看來, 也是商業地區做午餐的一個無奈妥協。只是今次全是自己要求, 與人無尤, 只好當買個教訓。下次設記不可太貪, 慢慢去品嚐9貫, 比略急地吃13貫, 可能更為有趣也未可知呢。

打頭陣的壽司, 是當天13貫之中外型最嬌媚的一份。真鯛マダイ白肉紅邊, 因為新鮮而透出亮光, 以土佐醋啫哩及新鮮昆布為調味, 加上紫蘇花, 非常女性化的配搭看起來真令人眼前一亮。

以真鯛做開場白感覺真華麗, 畢竟它有「海水魚之王」的稱號, 也是日本其中一種最傳統的食用魚類, 地位之尊可以理解為與花中的櫻花相約。真鯛味道清淡, 味甜, 口感爽中帶有韌性, 所含油脂不多, 清雅淡麗的。以新鮮昆布加重海洋之氣、土佐醋啫哩之微酸引吊出更多鮮味, 真好吃。


深海池魚シマアジ 也屬高級魚, 聽說因為太多人喜歡吃而令他們的數量大減, 現在吃到的絕大多數都是養殖的。今天這一件色澤偏粉紅, 油脂似乎也偏乾, 似乎不是最佳的縞鯵。生師傅特地配上的是時令的烏魚子, 曬乾了之後磨成粉, 取其香味, 也不錯。但畢竟還是覺得有點搶去風頭, 比曾在滝壽司吃過的北海道白芥末更甚。

出發去今鮨吃午餐之前, 都有想過希望可以在這一餐之中吃到甚麼壽司。時值初冬, 想來都會遇上不少油脂豐厚的魚, 但我最想吃到的, 卻要數寒鰤かんぶり, 以及剝皮魚カワハギ。

其實剝皮魚是夏天肉肥冬天肉瘦的。冬季要吃的, 主要是它們的肝。心嚮往之卻一直都是紙上談兵而未有吃過, 大概你可以想像到當生師傅把此剝皮魚カワハギ放在我眼前時, 我是多麼雀躍。剝皮魚肝已經被加入醬汁之中, 味甘香之極, 令我驚嘆不已。只是加了少許魚肝去調汁已經有濃香的味道, 若可以一試整塊的剝皮魚肝, 不知又會是怎樣的感覺呢?

北海道甜蝦 甘いエビ 刴碎以他他的模式做壽司, 甜美顯得更突出。之前吃過幾次蝦壽司, 比較常見的調味之法乃是以燒過的蝦膏配之取其濃香。但生師傅有感蝦膏之味太重口感太膩, 改把蝦頭蝦殼香烤之後磨成粉, 香味得以保存但口感更清爽, 與蝦肉之甜更匹配。

吃到第四件, 終於明白了為何壽司飯的味道與平日的不盡一樣。在甜下之下露出的飯粒呈淡褐色, 比一般的赤醋飯用淺很多。一問之下才知曉, 生師傅曾調製過所用的赤醋, 取其中庸之道, 出來的飯粒既可配白身魚亦可襯赤身魚, 頗為特別。

帶子ホタテガイ 肥美肉厚, 味道之甜不必我多說。今次的調味用的是柚皮及淡麗的粉紅海鹽, 稍稍吊味已經足夠。

香港人最愛的乃是海膽, 今次吃的是來至北海道根室的海膽うに, 味道自然鮮甜無比。在上面加一點點醬油鹽, 增加咸鮮之味, 也是一絕。有無挑剔之處? 當然有呀。海膽堆得像小山一樣, 真的很難入口, 要把嘴張得很大很大才行! 這樣「辛苦」, 可不是常常有的機會呀。

是日第二最愛就是這件鱈魚タラ。明明是吃白子的季節呢, 但今天不吃白子吃魚肉, 又是一大驚喜。鱈魚油分極多, 令魚肉分外嫩滑細膩。偏偏滑膩之餘又有一絲的爽脆, 咬下時輕輕的發出「咔」一聲, 使人出奇不意。鱈魚味道不算重, 用松露配之配為破格, 好吃之極。

右口魚邊エンガワ, 師傅說今次的乃是鯊鰈魚。燒炙過的魚邊油份大爆發, 潤得不得了。和剛剛吃的鱈魚比較起來, 油份大概是兩倍以上。更甚者, 魚邊的油是暖和的, 口感更似液態, 滯膩度也更甚。記得第一次吃魚邊的時候, 深深為它的油份著迷; 但近年可能是年紀漸長了, 卻開始覺得它肥得來不夠含蓄, 已無初見時之驚艷感了。

若是吃九貫壽司おまかせ的話, 這一件熟成一星期的中拖羅 中トロ就是結尾了。一向都覺得, 中拖羅比大拖羅更合自己的口味, 油份夠重之餘, 畢竟還是可以吃到魚肉的味。熟成期剛剛好的拖羅,肉軟無筋, 滿口甜味芬芳, 非常的好吃。

第一次吃香箱蟹コウバコ, 即泛指為雌性的松葉蟹。會有這樣一個漂亮的名字是因為雌蟹肚中藏有很多的蟹膏與蟹籽, 甚至多得滿溢, 似是一個冬天的寶物箱, 才美其名為「香箱」。另一個較為貼地的名字乃是勢子蟹せいこ。吃香箱蟹不重吃肉重蟹膏蟹籽, 這個軍艦之上有齊三樣, 一次過嚐遍, 非常奢華。同樣的我又要抱怨香箱蟹肉蟹膏蟹籽堆得太高, 要把口大張才可以放入口啊! (請不要打臉)

接下來是針魚サヨリ。也是一個我聽過未吃過的魚種。G小姐說, 這一件針魚比平日吃的都要小, 生師傅也確認了這一份壽司之上用的恰恰好是半邊針魚, 有別於平時的一截。肉質是激爽的。而我最愛的是魚肉的透明感, 極其美麗呢。調味用的是梅醬及紫蘇, 別緻可口。

有趣的是針魚的肉身如此透明美麗, 腹腔之中卻是漆黑的。因此也有「サヨリのように腹黒い 」一說, 以形容人心腸歹毒喔。

魚中貴族金目鯛キンメダイ, 貨源不穩定貨量也不多, 在日本能否吃到都要看閣下的運氣。不過, 不知為何每次在香港吃おまかせ, 都會看到它的出現。或許是香港的師傅都著意找尋它, 作為食客的我才可以如此有食福吧。金目鯛肉質爽甜, 本屬淡香但燒過之後顯得濃烈得多, 最好吃的是魚皮, 香氣滲出很值得回味。

畢竟最後還是出現了很多人都喜歡的大拖羅 大トロ。我頗喜歡炙燒過的大拖羅, 油份燒開了, 油得來不那麼的膩。加上細蔥和紫菜, 出來的效果我又覺得頗為悅目。以此作結, 滿足了。

壽司的部分完結之後, 還有湯及蒸蛋。雪糕及咖啡任擇其一。極欣賞咖啡的杯子, 不過, 還是吃雪糕的感覺比較合襯呢。

今次所吃的十三貫壽司, 大多不適合以手指拿來吃。吃了幾件之後, 還是改回了用筷子挾之。另外伴碟的薑切成了粗塊, 風格頗為豪邁, 如果習慣吃片狀的小塊的, 可能要與生師傅說一聲。才開店不過兩星期, 店內已經是座無虛席。謹記要先訂位, 也是對店家的一個尊重呢。


今鮨 Sushi Ima
地  址:中環皇后大道中38-48號萬年大廈1樓
電  話:2320 2202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 12:00-15:00, 18:00-23:00
     星期日休息
參考網址:官方網站 | Facebook | Instagram



0 comments: